当前位置:首页 > 近视知识 > 正文内容

相声近视眼台词(相声三近视看匾)

2023-06-04 17:57:44近视知识1

1. 相声三近视看匾

马季老先生题的字 在相声社团界来说 明抢暗箭的竞争是避免不了的 马季先生对于德云社的帮助很大 从德云社刚刚开始的时候到后来为德云社亲笔题字,马季一直关注着德云社 使得刚刚起步的德云社躲过了种种明枪暗箭竞争 这也是为什么郭德纲在很多场合说 很感谢马先生的支持

2. 单口相声三近视认匾

应县位于山西省北部,辖属朔州市。东邻浑源,西连山阴,北毗怀仁,南接繁峙、代县。地理区界为东径112°58'-113°28',北纬39°20'-39°42'之间,总面积为1708.03平方公里。人口共28万,地处塞外高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自然环境秀美。

应县汉置剧阳县,北魏置繁峙郡,唐末置金城县,后唐以金城县置应州,民国元年改州为县。应县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曾诞生过一王(晋王李克用)、两帝(后唐庄宗李存勖、后唐明宗李嗣源)、三宰相(后唐安重诲、金朝高汝砺、清初鲍承先)、三皇后(李氏,石敬塘之妻;萧氏,还兴宗耶律宗真皇后;郭氏,宋仁宗皇后)。文人学士数不胜数,科第之盛,晋北少见,正可谓“学问传世,英雄辈出”。县境内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60多处。

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即公元 1056年,迄今已有946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现存最古最高的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塔高67.31米,相当于20多层楼房高,总重约为7400吨。木塔外观平面八角,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木塔的构造全靠木头的铆榫咬合相互钩连一起,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尤为奇特的是全塔竟未用一颗铁钉。木塔共用不同形式的斗拱达54种,远望雄伟壮观,近视百尺莲开,人们把木塔称为“斗拱博物馆”。这座建筑奇特,技艺高超,抗震性强的木塔,在我国古建筑史上是罕见的,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木结构建筑史上亦属孤例。它与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艾菲尔铁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并列为世界四大名塔。它是中华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往今来,历代君臣,地方官吏以及文人墨客都曾登临木塔,并留下不少墨宝。“峻极神工”、“天下奇观”这两匾是明朝两位皇帝成祖朱棣、武宗朱厚照对木塔的极高评价。而“释迦塔”匾颜体书风,结构严整,笔力遒劲,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为后人所敬仰和骄傲。

净土寺净土寺,俗称北寺,位于城东北隅。始建于五代后唐,后破疲。金天会二年(1124)原址重建。全寺建筑分布在东西两轴线上。西轴南端为山门,其后正中有金代舍利塔,塔高10米;塔北有天王殿,塔的东西各有钟鼓楼一座,还有东西配殿;北端为大雄宝殿。东轴南端是禅室,正中为佛堂,后有藏经楼3间,两层两檐。寺于1969年绝大部分被毁,现正逐步恢复修缮,现存大雄宝殿为金代原物,广深各三间,平面呈方,单檐歇山顶。历经数朝,多次修葺,尚存原貌。

大殿藻井,建筑构图,巧丽严谨,分为九格,中部最大,成天宫楼阁,作混金彩画。其它8个藻井则呈八角形、正六角形、长六角形、菱形等。各藻井、梁、袱平座雕有龙凤图案。整个藻井雕工精细,色泽华丽,繁复多端,用上万块木头组成,是我国罕见的古代艺术珍品。1965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殊寺

文殊寺。位于县城东南15公里小石村,是古时应州13大寺之一。相传文殊菩萨说法于此,而故名。据县明志载:“辽乾统六年(1106)初建,明洪武六年(1373)、成化二十年(1484)、正德元年(1506)重修”。寺庙信徒相奉,香火盛旺。寺中植有古松,枝冠如龙,长势挺拔。迄今已有600多年。元代曾有人赞颂:“霜皮老干势如龙,傲尽丛林无尽风。本示浑然千古质,不原泰人大夫封”。

现存正殿3间,东西配殿各3间。殿内石雕佛像仍为珍贵文物,壁画是研究当地明清彩绘的少有实物资料。

殊海寺

殊海寺,位于小石口村南1.5公里处闻名的南麓山崖之中,寺中有一泉池,满而不溢,取之不枯,饮亦爽口,甜润心扉,俗称“西滴水”。寺周围群峰环绕,山林丛茂,流水潺潺,风铃震动,悦耳可听。给人一种自然净土的休闲仙境。

大安寺

大安寺,在县城东南15公里的东崔庄村南,占地面积6840平方米。元延佑二年(1315),仁宗皇帝为独峰和尚敕建,洪武二年(1369)重修。元末明初之际,是当时高僧壁修和尚修行之地。壁峰曾获元顺帝召见两次,赐号寂明园明大禅师。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湾又召至南京与其讲经说法,后留居南京辅导佛法。洪武五年(1372)圆寂于南京。朱元璋特命大学士宋廉亲撰碑文,将壁峰舍利塔立于大安寺,以照千秋,现此碑尚存,但已残缺。据此民间传言,朱元璋父母家败,背景离乡,行乞应州,至大安寺,母腹剧痛,产子寺中,此婴气宇不凡,敏智过人,为朱元璋也。

原寺院规模宏伟,殿宇生辉,惜“文革”破毁。现增通顺,筹资重建大殿,新塑佛像,信徒众赞,香火旺盛。此寺院文化底蕴深厚,具有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

镇子梁龙潭湖旅游渡假区

镇子梁龙潭湖旅游渡假区,位于县城东8公里,北依龙首山,南靠古安边镇遗址,水库面积为62万平方米。龙首山数万亩樟子松林常年郁郁葱葱,景色宜人,可供游客徒步围猎,置身于自然;库内游艇随您领略北方难有的江南水秀;沙滩浴会使你回到孩期童年的梦境。它将成为集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塞外江南渡假景区。

石柱山

石柱山,距县城南20公里恒山系脉,群峰环绕,草深叶茂,百鸟争鸣,从沟底望去,展现给您的是一幅宽约二百米、高约三十五米由六菱形石柱组成的自然峭壁矗立于半山崖上。据地质专家考证,距今约有四、五千万年,由于火山爆发,将地下六十公里深处土地幔的超基性岩快速喷发至地表,受冷凝固,形成了六面体形的柱状解理后经洪水冲刷裸露山崖之中,形成今日景观。这种景观在世界上极为罕见,国内少有,是旅游观光的一大胜景。

跑马梁

跑马梁距县城30公里,属恒山山脉,山苍林密,绿草丛深,云低如带,百花争艳。在群山怀抱中,山顶上现出一块6600平方米,开阔平坦,小草如毯,花香蝶戏,百鸟争鸣,回音悦耳的自然牧场。据传是宋代杨家将驻守“雁门关”时,杨六郎因此地山峰环绕,树木深茂,荫蔽如密,设千军驯马场,为全军保障立下赫赫战功。

3. 相声《三近视》

夜盲

1.雀蒙眼是一个汉语词汇,意为夜盲,出自于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五段。

2.què méng yǎn ㄑㄩㄝˋ ㄇㄥˊ ㄧㄢˇ

3.夜盲。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五段:“你是不是雀蒙眼?为什么不早说呢?”亦省作“ 雀蒙 ”。《传统相声集·三近视》:“我三叔那叫‘雀蒙’,一到晚上什么也瞧不见。”

4. 相声四近视看匾

以前听过一段单口相声《三近视》又称《看匾》,相声中三位眼神儿不好的人相约早起去关帝庙,远远的看那块蓝匾金字的“忠义千秋”的匾额,以证明谁的眼神儿最好。这段令人捧腹的相声,不由得让我们关注中国古代建筑中重要的一个部件——匾额。

意愿表达。例如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匾额中的“和”字,表达的是希望社会和谐、政治稳定。而“养心殿”“养性殿”等,是教导人要修心养性,减少物欲。

5. 近视眼相声

化妆的步骤:

1.清洁皮肤:洁净的皮肤是化好妆的基础,在清洁皮肤同时可适当加些按摩指法和力度,舒张皮肤张力,以适合皮肤与化妆品的亲和力。可以用洗面奶、清洁霜等清洁类化妆品清洁皮肤。

2.修眉:修除多余的眉毛,修整其眉型。有擢眉法和剃眉法二种。

3.涂拍化妆水:用消毒棉花蘸化妆水涂抹于皮肤并用手轻拍使其渗透。

4.营养霜或乳液护理:可以用营养霜和乳液滋润皮肤。

5.涂粉底:主要为改善肤色和皮肤的质感,使皮肤细腻洁净。

6.施粉:用透明粉蜜或粉底同色固定蜜粉固定粉底。以减少粉底在皮肤上的油光感。并防止妆面脱落和走形。

7.画眉:眉是眼睛的门户,眉的描画应与眼形和脸对称。

8.画眼线:应该与眼形和脸对称。

9.眼部化妆:分两步,一是画眼影,二是涂染睫毛油。

10.画鼻影:选择与妆色协调的影色,点在鼻梁两侧上下晕染。

11.涂腮红:腮红可使人健康精神,并可弥补脸形的不足,腮红的颜色应与口红、眼影色相协调。

12.画唇:先用唇线笔或羊毛唇笔描画轮廓,再涂抹与妆色相协调的唇膏和上光油。

13.修妆:在整体妆面完成后,化妆师站远一点,观察妆的整体效果。主要是看妆形、妆色是否协调;左右是否对称;底色是否均匀;如果不足加以修改。

化妆技巧:

1、紧贴肌肤的粉底

紧贴肌肤的粉底可使出色的彩妆更完美,方法很简单,你只要先把微湿的化妆海绵放到冰箱里,几分钟后,把冰凉的海绵拍在抹好粉底的肌肤上,你就会觉得肌肤格外清爽,彩妆也显得特别清新。

2、清凉的眼药水

喝酒或缺乏眼眠会使你的双眼看来非常疲倦,布满血丝。你可以滴上一两滴具有缓和疲劳效果的眼药水,使眼部毛细血管充血、破裂的病状得到舒缓,但眼药水不是越多越好,过多反而可能出现不良的效果。

3、管用的眉粉

如果你总觉得拿着眉笔的手不听使唤,画不出令人满意的眉毛。不妨做个新尝试:用眉笔在手臂上涂上颜色,用眉扫蘸上颜色,均匀地扫在眉毛上,你会惊喜地得到更为自然柔和的化妆效果。

4、冷毛巾

红肿的双眼,鼓鼓的眼袋使你显得无精打采,别慌,把冷毛巾和热毛巾交替敷在双眼上10多分钟,再用冰毛巾敷一会儿,疲倦不堪的双眼就会回复神采。

5、桌上平放小镜子

描画细致眼线对你可能是一大难题,其实也不难,你要做的是先把手肘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比如你的化妆台,在桌上平放一块小镜子,让双眼朝下望向镜子,就可以放心描画眼线了。

6、白色眼线

眼睛是心灵之窗,大而明亮的双眸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你可以尝试用白色的眼线笔来描画下眼线,使一双眼睛显得更大更大神采。

7、喷雾保湿水

化妆完毕,从离开面部一手臂的距离往脸上喷上保湿水,妆容可以更加持久。

PS千万注意:

1、化妆的工具必保持清洁,性质温和的洗发水可以用来清洗化妆刷,另上少量的护发素就可以同时令刷毛柔软;用温水稀释清洁剂,用来清洗旧眉刷,是使眉刷迅速回复原貌的最好方法。

2、配戴眼镜会影响你的化妆效果,如果你戴的是近视眼镜,镜片会放大双眼和化妆,这时候你适合选择偏向喑哑的眼部色彩;配戴远视眼镜会使双眼显得细小,适宜先且明亮的色彩,另外,层次分明的眼影和工整的眉形可以有效地修饰面容。

6. 相声三近视认匾台词免费阅读

这个梗出自《人在江湖》、《文武双全》等等相声的某个版本,大意就是郭德纲说于谦很重要,对他帮助很大,郭德纲觉得无以为报,他要是当了皇上,就要封于谦为太子,一百四十年后郭德纲驾崩,就派人通知于谦,于谦在修自行车,把钳子改锥一扔,买张门票就进了故宫(这时候于谦接梗,我都是太子进故宫还要买票啊),在正大光明匾后面找到诏书继位。

7. 相声三近视看匾台词

《对对子》(对春联)

马三立、赵佩如

马:作一个相声演员可不容易——首先说口齿要清晰、嗓音得好。

赵:脑筋啊还得快。

马:对,另外呀,还得有文化。当然了,相声演员不必有太高的文化。

赵:我们说相声的也没有多高的文化呀。

马:可是也需要多认识几个字。有好处,你就不错呀,你的学问就不小啊!

赵:嗨,我有什么学问啊。差的远呐。

马:哎——客气、客气,他们所有这些个相声演员当中,赵佩茹,高。

赵:嗨——高什么呀?您别捧我了。

马:哎——不是捧,在所有说相声的人里面,他们谁也比不了您。

赵:您知道。

马:......当然啦,比我那还......差点儿。

赵:不、不、不,您先等会儿吧——你是捧我呀是捧你自己呀?!——相声演员里我的学问最高,可比他还差点儿,这么说你比我们全高了?

马:其实高也高不到哪儿去,也就高那么一点儿。

赵:从哪儿看出来高呢?再者说了有学问没学问得别人说呀,有自己说的么?

马:哎——认‘ZHER’多、知道‘SIR’多。

赵:知道还‘SIR’多?

马:你到天津你打听打听——我们这名写家“华、马、严、赵”,你打听打听……

赵:你先等会儿,你说天津谁?谁?

马:你不懂啊,我们——“华、马、严、赵”,写字儿的...

赵:我不懂?我要是几岁的小孩你能把我唬住了,没经过、家大人也没告诉过,我在天津住几十年了我不知道?天津的四大名写家,华、孟、严、赵——华世魁、孟广惠、严修、赵元礼,这里哪儿有你呀?

马:我就说华、孟、严、赵啊。

赵:刚才你不是说华、马、严、赵吗?

马:我...我说错了,说错了还新鲜?是华...华、孟、严、赵啊。华、孟、严、赵、马——后续的我,华世魁、孟广惠、严修、赵元礼、甘绵阳、杜小岑、刘道元...这都是名写家...马三立...我们这些位都是名写家。

赵:您说那老几位我都知道,就您这马三立我没听说过。

马:没听说过?你是没见过我写的字儿啊,我那会儿写字儿我学华世魁华老,他那个叫什么——颜体儿啊...知道他的字么?

赵:知道啊——劝业场那块匾那不就华世魁写的么。

马:对呀,那叫颜体么,我照那个练呐...我有那什么呀,那什么呀...就那玩意...

赵:你有什么呀?你有贴饽饽呀是怎么着?

马:就...就是那个...白底儿黑字的那个...那...这么厚的一本儿...折子啊...

赵:那叫折子吗?他连帖都不懂!

马:我说帖我怕你不懂,有帖。我那会儿写字我净学...学张伯扬...

赵:谁?!

马:张伯扬啊!

赵:张伯扬?那你就不如学石慧茹了,石慧茹那艺术多好啊?

马:我学石慧茹干吗?

赵:唱单弦啊。

马:我唱单弦干吗?我是说写字——学张伯扬。

赵:张伯扬会写字吗?

马:少见多怪么,你根本没见过他老人家写的字么——北京琉璃厂,两边那字号挂的匾差不多全是张伯扬写的。

赵:对吗?你看清楚了再说——写琉璃厂那些个匾的那叫张伯英——前清的八顾,名写家张伯英。

马:张伯英?我记得有个张伯扬来着?

赵:张伯扬唱单弦的。

马:噢——对、对、对,张伯英,我跟他学呀,我要叩他么...

赵:我不懂什么叫叩他啊?

马:叩头嘛,叩头拜师嘛!

赵:你就说你拜他不就完了吗,还叩他?学这么一嘴炉灰渣子。

马:就是叩头嘛,拜师嘛,人家也看得起咱、愿意教咱——咱说膀的立的啊......

赵:你这什么词汇啊?膀的立的?大伙您听听,哪个有学问的一张嘴膀的立的?

马:我跟你转文干吗?我跟你转文你听的懂吗?这可不就大白话么。我们写字的时候得...得这样,胳膊肘不能粘桌子,这叫悬肘你懂吗?

赵:哪只手?这只手,右手知道不知道?他连哪只手写字都不知道。

马:......我这只手也行,俩手都行。

赵:我还没听说过俩手写字的呢。

马:哎,我就行啊——“双手能写梅花篆字,太后老佛爷十分宠爱,封为御儿干殿下,加封九千岁之职...”

赵:你说的这是刘瑾啊。

马:对呀,我们就是要学他老人家,他是我们上辈,我们老祖先。

赵:你怎么滥认祖先这不没有的事吗?你不姓马、你不马大学问吗?刘瑾姓刘啊,怎么会是你的祖先呐?你们祖先是马寡妇——开店的。

马:你少理我,少理我!打这儿你别理我,我告你说你赵佩如你算完了,你哪点儿都好你冲这点儿你就完了——不尊重老前辈。

赵:你算哪门子的老前辈呀?

马:我没见过你这么当面耍笑的——“你呀、你呀?”,我给人写字那会儿人家甭提多客气了——“哟嗬,您来啦?请坐!”那么多人都站着呢单给我找一座,“请坐,快、快,倒茶...给对碗热的...”

赵:还对碗热的?真够渴的。

马:“端面去!”

赵:您瞧这吃喝吧——端面去?当初请华士魁写字的时候没一个端面的啊!人家都是酒席,到他这儿一碗单勾卤全打发了。

马:我不在乎那碗面,我主要在乎人这心——“端面、端面!快,给包蒜...”大个的、整头的紫皮儿蒜随便吃、不限制!

赵:嗬——您瞧您这口儿,包蒜...弄一嘴蒜气哄哄的?这什么写字的呀?

马:你甭管吃什么啦,就说我给人买卖家开张写的那副对联,好——北京,四九城轰动啦——“了不得啦!马大学问呐,这词儿写的可太好啦!哗——!”

赵:您那是什么词儿啊这么轰动?那一定是出奇了?

马:买卖家开张啊——上联是“生意兴隆通四海”...

赵:好、好、好——下联是“财源茂盛达三江”吧?

马:哎?我写这对子的时候你看见了?

赵:我多咱看见了?

马:没看见你怎么把我的词儿记住了?

赵:你的词儿?你别不害臊了!打你母亲还没结婚就有这对子了!你的词儿?

马:好!好!你...你...有本事你别走,你等着、你等着...

赵:怎么着,找人打架?

马:你就在这儿,你随便出个上联我马上能给你接下联!

赵:你懂什么叫对子么?

马:我当然懂了我干吗的呀,对子嘛——这边五个、那边也五个,这边十个、那边也十个,这边五十、那边也五十,这边五百、那边也五百...

赵:我还没听说过一边五百的对子呢——没那么高的房顶你往哪儿挂呀?它对字对字嘛,废话,一边五个、一边七个那叫什么玩意儿啊?得对字你知道么?

马:我当然知道了,对字吗,这你难不倒我,我懂啊,我干这个的。

赵:比如说我们上联有个上,你对什么?

马:下呀!这...嗤...上对下么,这还用问么,死归对儿啊——上对下么,前对后、高对低、左对右、老对少、文对武啊,你呀不行。

赵:我上联有个天?

马:地呀!你考我,嗤!天对地呀!这还用说吗——天对地、雨对风,大路对长空,雷隐隐、雾蒙蒙,开市大吉、万事亨通...

赵:得、得、得,您瞧哪有有学问的人这模样啊?

马:讲义、讲义!

赵:甭讲义,我上联有个言?

马:盐啊?我给你对醋,盐要对酱那算砸了,盐——咸了、酱也是咸的。盐我这儿对醋,油盐酱醋,五味调和。

赵:我上联有个好?

马:好——歹呀,好要对坏那算栽了,歹,好歹贤愚,这是一个成(Ceng)语。

赵:成语!我上联有个事。

马:仕?我给你对炮,你那儿支仕,我拨炮,你跳马,我出车...

赵:好么又下上了,我这五个字连起来就是“上天言好事”。

马: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灶王龛,我四岁就会,俗套子活。

赵:什么你四岁就会呀?你对回宫降吉祥了吗?我说上你对的什么?

马:下。

赵:天?

马:地。

赵:言?

马:...醋。

赵:好?

马:...歹。

赵:事?

马:...炮。

赵:上天言好事?你那个呢?

马:下——地——醋——歹——炮。

赵:你让大伙听听这叫什么玩意儿?

马:下地的时候那醋把炮逮着了,逮它么。

赵:不象话!你这叫什么对子啊?

马:不象话呀,就这个、就这个,这怨你、这怨你你知道么,你这叫发坏,成心往外掏坏,上天言好事你不一块说,你一字一字地往外蹦,你跟我这儿破闷儿玩儿,弄一下地醋歹炮这赖谁呀?这得赖你,你这叫蔫损坏!各位,马大学问这就算栽了么?不是——纯粹是你蔫损坏!别这样,咱们之间别过这个,咱跟咱甭来这个,学点儿好,学点儿好的,哎——学唱戏罗倌别学泼皮烂人嫌。

赵:行、行,算你有理,那我可说上联了。

马:你随便说,只要你能说出来我就能给你对下句,我要没词儿了、我说不上来了...我...给你一毛钱。

赵:我要你一毛钱干吗?那我可说上句了?

马:你敞开了说,你照一百个字儿说!

赵:一百个字儿?我没那么长的气儿。你老觉得字多就难,不对,字越少越难说——你听这个,俩字儿——羊肉。

马:完啦,嗤!萝卜。

赵:我这可有讲究,羊肉它是个吃物。

马:萝卜也是吃的呀——羊肉熬萝卜多好啊。

赵:哦——你再听这个——胡琴。

马:萝卜(锣钹)。

赵:你这可不象话——胡琴是个乐器。

马:锣钹呀——敲的那锣、打的那钹。

赵:哦——你再对——绸缎。

马:萝卜(罗布)。

赵:绸缎是布匹。

马:是啊,罗布呀,纱罗洋纺、尼龙布匹呀。

赵:岳飞。

马:萝卜(罗布)。

赵:你这不象话,岳飞你也对萝卜?岳飞是个英雄。

马:罗布啊——《木莲僧救母》,木莲僧是谁呀?

赵:傅罗布...

马:噫!着啊——忠臣配孝子!

赵:你嘀咕什么呀?再听这个——一二三四五六七。

马:这怎么回事儿?

赵:就为躲你那萝卜,我要是六个字你来仨萝卜就算对付了,我这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七个字,你横不能来仨个半萝卜吧?

马:一二三四五六七呀——萝卜快了不洗泥!

赵:你这叫什么对子啊?

马:没有一个字俩字的最少仨字儿。

赵:好,我说一个仨字儿的——马牙枣。

马:羊角葱。

赵:我这马牙枣可是吃的。

马:羊角葱也是啊!

赵:能对的上吗?

马:太能了,你瞧啊马牙、羊角,枣、葱——马牙枣八月的、羊角葱二月的,马牙枣秋天的、羊角葱春天的,马牙枣树上的、羊角葱地上的,马牙枣红的、羊角葱绿的,马牙枣甜的、羊角葱辣的,马牙枣...

赵:你怎么那么贫啊?碎嘴子!告你我这可还能加字——马吃马牙枣,马牙枣熟了掉在地上让马给吃了。

马:羊啃羊角葱。羊角葱在地上长着让羊给啃了。怎么样?

赵:哦——!好!

马:嘿嘿——“虽不中,而不远矣,不知未矣...”

赵:慢点晃,晃多了它可泻黄啊。你听这个——北雁南飞双翅东西分上下。

马:怎么意思?到底往哪儿飞呀?

赵:这不是胡说,北雁南飞——北边的大雁朝南边飞,翅膀朝哪边?东西,它不可能不动啊,飞的时候是上下飞的,所以叫——北雁南飞双翅东西分上下。

马:听我的,下联有了、下联有了、下联有了。

赵:有了你倒是说呀!

马:——前车后辙两轮左右走高低。

赵:哦——上下?

马:高低。

赵:高低?

马:上下,嘿嘿——“虽不中...”

赵:“...而不远矣。”

马:哦?这个也泻了?

赵:嗨——!你再听这个——小老鼠偷吃热凉粉。

马:改大白话啦,不象话。没劲。

赵:没劲呀?你别看它话白这里可有学问——小老鼠,有这么大的老鼠叫什么?

马:叫老鼠。

赵:有这么小的呢?

马:它也叫老鼠。

赵:它老么?

马:它不老。

赵:它叫什么?

马:它叫老鼠。

赵:你能叫它少鼠么?

马:不能。

赵:有在锅里炒着吃的凉粉它叫什么?

马:它也叫凉粉。

赵:它凉么?

马:它不凉。

赵:它不凉它叫什么?

马:它叫凉粉。

赵:对呀——所以这就叫“小老鼠偷吃热凉粉”。

马:听我的——短长虫缠绕矮高粱。

赵:你这又怎么讲呢?

马:短长虫——有这么长的长虫你叫它什么?

赵:长虫。

马:有这么短的长虫你叫它什么?

赵:三寸长的那也叫长虫。

马:它长么?

赵:它不长。

马:不长它叫什么?

赵:它叫长虫。

马:矮高梁——有一人多高的高粱叫什么?

赵:叫高粱。

马:有刚发芽的高粱你叫它什么?

赵:也叫高粱。

马:它高么?

赵:...它不高。

马:它叫什么?

赵:...它叫...高粱。

马:对呀——这就是“短长虫缠绕矮高粱”,上联是有小有老、有凉有热,下联是有短有长、有矮有高,嘿嘿——“虽不中..."

赵:你一会儿不晃你难受是不是!这回我再说一个字多的,听着啊——说"空树藏孔、孔进窟窿、窟窿孔、孔出窟窿、窟窿空"。

马:又改绕口令啦?

赵:谁说这是绕口令啊,我这上联有讲——话说孔圣人周游列国,有这么一天啊走到一片荒野里,突然天降大雨,没有地方躲呀,可巧路边啊有棵老树,圣人啊就藏在树窟窿里——这叫"空树藏孔、孔进窟窿","窟窿孔"呢——树窟窿里有了孔圣人了,这不是"窟窿孔"么;"孔出窟窿"——雨停了,圣人出来了,所以叫"孔出窟窿","窟窿空”呢——圣人出来了,树窟窿空了,所以就是"空树藏孔、孔进窟窿、窟窿孔、孔出窟窿、窟窿空"。

马:哎-哎-哎!缓气呀!好么,差点儿憋死!听我的——“日吧嗒、哐哗啦、喀嚓、扑通、哎哟、卜卜卜、滋滋滋”

赵:你这儿发疟子啊?!不象话!

马:怎么不象话啊?

赵:字数对不上,不是缺一个就是多俩?

马:不可能,你那多少字儿?

赵:你数啊——"空树藏孔、孔进窟窿、窟窿孔、孔出窟窿、窟窿空"。十八个字儿。

马:你瞧我这个,它要是十七个、或者是十九个字儿,那叫什么玩意——“日吧嗒、哐哗啦、喀嚓、扑通、哎哟、噗噗噗、滋滋滋”

赵:也是十八个字儿,可怎么讲呢?

马:你听着啊——想当初啊,就在这个去年夏天...

赵:你这叫什么话?去年夏天怎么叫想当初啊?

马:我听人家讲什么事儿都爱说想当初啊?

赵:人家那说的是古时候的事儿,你这个去年夏天那不叫想当初。

马:就是去年夏天的事,在我们的院子里呀苍蝇、蚊子、跳蚤、蛾子、小咬、知了、马蜂啊、呱呱枣儿啊、燕么虎啊、屎壳郎啊满院子这么一通乱飞...

赵:好么!

马:"日吧嗒"——一只屎壳郎啊撞我们家纱窗上了,日——吧嗒;"哐"--我一害怕把茶杯淬了,哐——"哗啦"——把沙锅砸了--哗啦;"扑通通"——我解炕上掉地下了--扑通通,"哎哟哟"——硌着我腰了--哎哟哟,"噗噗噗"——我摔出仨屁来,"滋滋滋"——崩死仨耗子。

赵:你别挨骂了!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yingshishili.com/archives/19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