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护眼天使 > 正文内容

关于近视镜的历史(关于近视镜的历史故事)

2023-07-17 18:12:24护眼天使1

1. 关于近视镜的历史故事

谁第一个制造出可以架在鼻梁上的眼镜?

就是被称为“明朝科学巨人”的孙云球。

明崇祯三年(1630年),孙云球出生于一个已衰落的官宦之家。

他自幼聪慧,13岁考中秀才,不久因父亲病故,孙云球挑起家庭重担,依靠卖草药的微薄收入赡养母亲。

他喜爱科学研究,尤其对机械制造颇有天赋,如今不再科举,便刻苦钻研西方传入的数学知识,探讨测量、几何之法。

眼见许多人视力不佳,做事不便,孙云球暗下决心,要改变这一现状。

2. 近视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早知道现在眼睛会瞎,当初就没有必要拼命读书,在这里奉劝天下的学子,千万不要学我迟之悟。

传说中国古代有个叫迟之悟的读书人,只注意用心读书,不注意保护眼睛。当时人类还没有发明眼镜,迟之悟眼睛高度近视后,只能靠调整距离来使自己看清物体。一次他给门上锁时,由于眼睛离锁太近,竟把眼皮夹到了锁眼中。于是,人们编了一套嗑儿讽刺他:“稀奇,稀奇,真稀奇,锁头锁了上眼皮,当初若是听人劝,如今哪能讨苦吃!”迟之悟听了仍执迷不悟,还写了一首诗回敬那些笑话他的人:“囊萤映雪勤发奋,悬梁刺股苦读书,待到大比夺魁日,再与尔曹论赢输!”过了一段时间,大比之日到了,然而雄心勃勃的迟之悟因为看不清考试题而无法应试。迟之语后悔莫及,于是,写了一首诗以警后世。诗曰:“早知今日瞽,何必苦读书,奉劝天下士,莫学迟之悟。”迟之悟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只顾学习不顾身体的做法,不仅对后续发展不利,就是对眼前的发展也同样没有好处,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连自己身体都不爱惜的人当然会错过很多机会,所以作为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不要忘了提醒学生保护身体。

3. 关于近视镜的历史故事简短

《科学家讲的科学故事:瑞利讲的光的故事》解答了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这是一个曾经困扰了很多人的问题。有很多科学家想用光的折射和反射来解释这一现象,但都失败了。第一次明确解释这个现象的人就是英国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瑞利。

这个世界为什么如此色彩斑斓?妈妈为什么总是在海滩上给我涂上防晒霜?照一般的镜子和照哈哈镜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区别?眼镜真的能帮助我们看清东西吗?

4. 关于近视的故事传说

小时候,最期待的莫过于听大人讲故事了。月光下,庭院里,燃起艾草,房东大伯、父亲他们端张椅子,手执蒲扇,摆起龙门阵,我们这些孩子便会围到边上,竖起耳朵,如痴如醉。故事大多是些民间荒诞不经的传说、笑话之类,有些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还是“成人笑话”。后来我稍稍长大后,便将这些七荤八素的故事记到了笔记里,今日整理几则让大伙娱乐一下。

话说有对亲家,一个是近视眼,一个是哑巴。

有一回,哑巴病了,近视眼得去看看她,特地带了包炒麦粉。时代不同了,现在看病人时兴孬白金康复来外加五百红纸包,可那辰光庄户人家拿得出手的也就炒点麦粉豆粉之类的而已。

哑巴卧病在床,屎尿失禁,屁股外露。近视眼一看很是伤心:“哎呀,亲家母,几天不见,脸都肿成这个样子了!我没什么好带的,带了点炒麦粉你偿偿。”

哑巴起不了床,又说不了话,身子动了一下,近视眼忙说:“你躺着,别动,我喂你。”说着找了个调匙,就往哑巴的屁眼里塞炒麦粉。炒麦粉发干,塞到屁眼里,哑巴憋不住,“腾”地一个响屁,炒麦粉腾空而起,恰好对准眯着眼几乎凑到屁眼上的近视眼。

5. 近视眼的故事

多数近视的发生其实都是人体对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古代人以打猎、游牧为生,眼睛多数情况下需要看的是远处的猎物,所以极少有近视;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局限到室内,特别是以看一米不到的电脑屏幕为主,眼睛就认为你是需要看近处为主,那就往近视发展。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不过深究起来还是比较复杂的。

6. 关于近视的名人

一、雷·查尔斯(Ray Charles,1930年9月23日—2004年6月10日),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美国灵魂音乐家、钢琴演奏家。从6岁开始,雷的眼睛出了问题,视力愈来愈弱,7岁时便已完全失明。

雷·查尔斯开创了节奏布鲁斯音乐,是第一批被列入摇滚名人堂的人物之一,《滚石杂志》亦把他列为“100个最伟大的艺人”中的第2位。法兰克·辛纳屈称他为“音乐界唯一的天才”。2004年雷·查尔斯去世后,按照其生平拍摄记录影片《灵魂歌王》。

二、阿炳(1893年8月17日—1950年12月4日),原名华彦钧,出生于无锡市,民间音乐家,正一派道士,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

阿炳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其父华清和为无锡城中三清殿道观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擅长道教音乐。

三、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她在出生的第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1887年与莎莉文老师相遇。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8岁,却有87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在此时间里,她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

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故事》、《石墙故事》。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

四、高志鹏,山西省兴县魏家滩镇高家崖村人,6岁时得了青光眼,是中国戏曲学院首位盲人大学生,是人民艺术家郭兰英的关门弟子,是著名二胡演奏家宋飞.赵寒阳的优秀学生。

五、安德烈·波切利(Andrea Bocelli),1958年9月22日出生于意大利托斯卡纳,歌唱家。

安德烈·波切利被称为“第四大男高音”,他在古典轻歌剧中最激动人心的嗓音,甚至在歌剧界也是颇负盛名。2010.4.30 安德烈 波切利以一首雄浑的《今夜无人入睡》博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他的声音磁性而清晰,是与世界三大男高音齐名的意大利盲人演唱家。曾与莎拉布莱曼合作的《告别时刻》在全世界人民心中深深地留下了烙印。

来源:-雷·查尔斯

来源:-阿炳

来源:-海伦·凯勒

来源:-高志鹏

来源:-安德烈·波切利

7. 关于近视镜的历史故事视频

你好,这个面就有点广了,中医的养生之道主要是通过各种方式来调节改变身体里面不舒服的地方。

8. 关于近视的寓言故事

《不听劝告的鹰》——出自《伊索寓言》

从前,在一个茂盛的大森林里,有一棵高的橡树,据说它有1000多岁了。一天,一对鹰夫妻从这里经过,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树木茂盛,风景优美,它们便选择在这里安家,最终决定在那棵粗壮的橡树上筑巢。

在一个晴朗的日子,它们就开工了,一只田鼠从地里钻出来说:“你们在这里安家太危险了,这棵树的根已经烂的差不多了,不久这棵树就会倒下。”

“哼,区区一只破田鼠知道什么,别以为我们鹰的眼力不好,给我滚开”鹰先说。它们都不听从田鼠的劝告,继续筑巢。

很快窝做好了,蛋也孵出了鹰宝宝,鹰爸爸每天忙着出去捕食物,而鹰妈妈一直在家里照顾小宝宝,就这样幸福快乐的生活着。

突然有一天,灾祸终于降临了。这一天,鹰爸爸还是和往常一样出门捕食物,一回到家就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那棵橡树已经倒了,它跑过去看见了摔死的妻子和孩子,顿时昏了过去。

它醒来时,大声说:“早知道我就听从田鼠的话,我们还能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呀!”说完就放声大哭起来,几天后,鹰爸爸因为太伤心了,最后也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听从别人的好心劝告,不然终究会吃亏的。

《不听劝告的小鱼》——出自民间寓言故事

在一条知名的小河里,生长着许多许多的鱼,那些热爱钓鱼的老人们听说以后,每天就早早地来到海边,他们想钓很多鱼儿呢。

有一只小鱼,它生来就天不怕,地不怕,它很小的时候,就常一个人在靠近陡峭河岸的岸边独自玩耍,有时还故意围着鱼人的钓钩转来转去,而当钓鱼人把鱼竿提起来的那一瞬间,它就机灵的跑掉了,许多次都是这样。

钓鱼人都气坏了,他们破口大骂,发誓一定要把这只调皮的小鱼钓上来。另一只年龄大点的小鱼儿游过来。

劝告这只调皮的小鱼儿说:“听我的,小妹妹,你别再这样胡闹了,太危险了,这样能有什么好处呢?这里水域宽的很,你干嘛非要绕着鱼钩来回打转呢?

你不是不知道:离鱼钩越近,就意味着离灾难和死亡越近,你干嘛去冒那个险呢?再说,或许你今天得手了,明天你又成功地溜掉了,但是后天呢?大后天呢?你总不会运气老这么好吧?你不如到安全的地方去玩耍。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陪你一起去。”

“不去,不去,”小鱼儿捂着耳朵,扭动着尾巴,不满地对年纪大一些的小鱼儿说:“这样多刺激,多好玩呀!要知道,我有眼睛,而且视力绝好,我能发现危险。

你看,渔夫尽管诡计多端,到头来还是被我得手了,你如果害怕那鱼钩,你就走好了,我可不走,我喜欢那鱼钩上的蚯蚓,我就要把钓鱼的人气疯!”

这时,正好一个钓鱼的老人甩下三个鱼钩,上面都挂着新鲜的小蚯蚓,小鱼儿顾不得再说什么,就箭一样地冲了过去,它灵巧地咬掉了第一个鱼钩上的蚯蚓,又吃掉了第二个鱼钩上的蚯蚓。

它有些轻飘飘起来,它觉得自己真是一只伟大的小鱼儿,伟大而富有智慧,它又游向第三个鱼钩,由于前两次都没有什么危险,这一次它放松了警惕。

然而就在它吞下第三只鱼饵蚯蚓的时候,猛然感觉到上颚一阵剧痛,接着被一股力拉着,拉出水面,它明白它被钩住了,它挣扎着想摆脱鱼钩,然而,怎么可能,钓鱼人兴冲冲地把它从钩上放下来,扔到鱼篓里,这个时候,小鱼儿后悔了,但一切都已经为时太晚

9. 关于近视的历史名人

不能确定因为历史上并没有相关的记录,杜甫的近视情况无法证实。虽然无法确定杜甫是否近视,但我们可以推测古人的生活条件和阅读环境可能会对他们的视力产生影响。因此,对于当代人来说,科学、合理地保护眼睛很重要,例如正确使用电子设备,提高阅读距离等等。

10. 关于近视眼的历史

古代是有近视眼的,毕竟近视不是现代才出现的。很多人以为眼镜是西方国家的产物(意大利佛罗伦萨),其实不然,中国在先秦时期已经有了眼镜的雏形,墨家曾经研究过凹透镜和凸透镜的原理。在《马可·波罗游记》里也描述过中国商铺的老板拿着圆筒的水晶片阅读,我们姑且不论马可波罗是否真来过东方还是记载的道听途说,可以肯定这些不会是马可·波罗凭空杜撰。

“叆叇,老人不辨细书,以此掩目则明。”——南宋《洞天清录》

古代的近视眼肯定不少,贫寒学子十年寒窗苦读的时代下肯定也造就了不少近视眼,只是没有过多记载,或者他们自己没有察觉。但某位历史名人是近视眼多多少少我们都能了解到,列如我们熟知的纪昀纪晓岚就是一个高度近视眼。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也是一个高度近视,其实清朝很多皇帝都有记载过他们视弱,不过我们经常看到清帝画像是不会把他们戴眼镜的照片画上的,其实雍正还是有个眼镜控,超级喜欢收藏眼镜,如果他喜欢哪位大臣,可能不会赏赐金银珠宝,而是一枚精致的眼镜……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也是近视眼,不过他对待眼镜的态度和他老爸大相径庭,乾隆十分抗拒戴眼镜,可能是怕有损他一国之君的形象吧!他给出的理由其一是玻璃对身体和眼睛有害。另一个理由就是人一旦戴上了便会对眼镜产生依赖,“一用眼镜,则不可舍,将被彼操其权也。”其实现在想想还是很有道理的。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yingshishili.com/archives/220515